言短意长|我们为何如此重视清明节?
清明临近,家乡亲友纷纷微信来问:今年何时回来“做清明”?
“做清明”可能是一种部分地区特定的说法,意思就是“回乡祭祖”。前些年,我都会选择在清明节前一周或者两周周末回乡祭祖,今年因为工作安排上的原因,就很少见地没有回去。
在我家乡很多人看来,清明节甚至是比春节还重要的节日,过年可以不返乡,但是清明节那是一定要回的。
我们为何如此重视清明节?

从家乡的岱鳌山山顶拍摄的春色几许。 吴照银 图
第一,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的节日。
清明节回乡,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祭祖。
各地祭祖风俗迥异。我的家乡位于长江北岸,春节的时候我们在祠堂面对祖先的牌位进行拜祭;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会到祖先的坟茔上拜祭,摆祭品、炸鞭炮、烧纸钱,一切行礼如仪。
对着坟茔和对着牌位跪拜,还是有很大的不同;对着受其抚育长大的祖先和对着并未谋面的祖先跪拜,更有很大的差别。
我出生之时,爷爷已经故去,所以我亲身接触过的祖先只有奶奶、外公、外婆三人。在他们坟茔拜祭的时候,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他们在世时的岁月,那偷偷塞给我的零碎钞票、那些舍不得吃特意留给我的吃食。
每一年的清明节,就是和他们“重逢”的日子。是对往昔岁月的再一次重温,更是再出发之前的短暂休憩。
每个人都会离去,他们也在一遍遍地向子孙重复着祭祀的过程,以期待在自己故去之后,子孙也可以如他们那样年复一年地祭祀着自己,一如他们对待自己的先人一样。死亡或许并不是生命的终点,遗忘才是。而清明,就是牢记,就是记忆的又一次复活。

家乡岱鳌山山顶——龙王顶。 吴照银 图
第二,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。
除了极少数的地区,绝大部分人回乡过春节的时候,家乡都是“灰色的”。
因为那是冬天。
天是灰蒙蒙的,树也是光秃秃的,枯藤老树昏鸦,一片冷峻萧瑟。
但清明节的时候则完全不一样,草长莺飞,一片春光明媚,正是江淮地区踏青的最好季节。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地方亦然。
春天的季节也是慰藉口腹之欲的绝佳之时。今年,我爸妈从家乡祭祖回来给我们带回来了刚发芽的香椿,我整整吃了一盘子的香椿炒蛋,总觉得比菜市场买回来的香椿要好吃很多。
可能那是家乡的味道吧。

家乡的菜子湖。 吴照银 图
第三,清明节也是团聚的节日。
春节更像是家庭的节日,而清明节更像是友谊的节日。
春节的时候,人都在一家家亲戚间走过,拜不完的年、走不完的亲戚、喝不完的酒。清明节则不然,任务单一,祭祖完毕,三五、七八同学好友相聚一起,在春天里回望青春,好不惬意。
两周前的周六,几个高中同学从合肥回乡祭祖,当晚与在县城工作的高中同学相聚,温馨又热烈。席间还给我打视频,埋怨我今年为何不回乡。
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,尘封已久的青春记忆被重新揭开封印,恣意挥洒。年岁渐长或许不是青春的终点,热情的丧失才是。
一年一度的清明节,是对逝去亲人记忆的再一次重温、是对久违家乡美食的再一次重尝、是对久远青春记忆的再一次激活。肩负着如许之多功能的清明节,如何教人不重视呢?
这是一个回望来时路的节日。
(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、港澳台新闻部总监,高级记者)

设计:王璐瑶
转载请注明来自九游会·J9国际官网 -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,本文标题:《言短意长|我们为何如此重视清明节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