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7日上午,上海举行发布会,介绍《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有关情况,文件聚焦六个方面、提出了26项工作措施。
从4月3日的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,到17日的新闻发布会,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都现场参与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除了提振信心、稳定预期、改善服务等等之外,26项措施的发布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作用,就是“消除误会”。
他说:“外界对上海发展民营经济多多少少有点误会,以为上海不怎么重视民企。今天的发布会消除了误会,也为民企开放了场景。上海民营企业数量大,成长不慢,贡献不小,接下来应该会进入一轮发展的快车道或者上升周期,机会很多。”
何万篷指出,信心比黄金重要,而构筑信心最重要的是信任。此次的26项措施,体现了政府的信用,向民企传达了信息,在互信的基础上提振信心。
民企发展为何选择上海?在何万篷看来,上海不一定是民营企业的初创地,但往往能够成为企业深层次升级发展的地方或是企业出海地。上海企业发展的赛道特色和城市的禀赋优势深度耦合在一起,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,关键是找准城市的生态位,“做对的事”。
“上海的强项一是在科创导向,一是在全球化导向。”在此次的26项措施中,何万篷关注到上海花了大力气将社会活力转变为社会生产力,同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集聚。而在全球化方面,上海的综合成本优势一定有利于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布局。
在谈到上海政府和民企时,何万篷都用了“实诚”来形容。民营企业低调、不张扬、埋头干活,但覆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迭代升级很快。而政府致力于提供兜底性的服务底盘,给企业提供空气、水、土壤,政策一眼能看明白。
他告诉记者,发布会情真意切、满怀热忱,制度供给也干货满满且非常精准,相信接下来能够发挥作用。
作为企业代表,和元生物技术(上海)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夏清梅旁听了发布会,“今天发布的26条措施,听下来非常振奋。上海的营商环境非常棒,我们公司长久以来一直在上海发展,从非常小(的企业)一直发展成为现在的上市公司。”
在这些措施中,夏清梅比较关注融资的相关措施。和元生物服务于生物医疗领域,服务的客户非常需要这种融资渠道,“和元生物目前主要以内需为主的,助力细胞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。26条措施可以说是强心针和助推剂,让我们能够定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儿。”夏清梅同时表示,作为民营企业,也会以企业家的实践去践行使命和责任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